提及半导体行业,国产替代是绕不开的话题。
1965年,戈登摩尔提出了摩尔定律,对半导体行业做出精准预测,国际芯片巨头公司也展就此展开“制程竞赛”,从材料、架构等方面突破,从7nm发展到5nm。与此同时,国内最先进晶圆厂才到达14nm,面临技术困境,国产替代似乎遥遥无期。
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如果将先进工艺制程的国产替代之困因归咎于技术难题,那么对于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核心元器件,为何也未完成国产替代?或许,我们能在光电子探测行业初创公司宇称电子的成长中找到答案。
仍大量依赖进口的工 业芯片
来自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,全球工业芯片市场2019年销售规模达485.6亿美元,预计2022年达到705亿美元,2019-2022年复合增长率在13%左右。其中美国工业芯片2019年年产值达到221亿美元,占据全球工业芯片总产值的45.5%。日本紧跟其后,占据全球15.8%,而中国大陆2019年工业芯片销售收入为22.61亿美元,仅占比7%。
作为工业大国,我们的工业芯片生产情况无法与之匹配,现阶段仍需大量进口国外芯片才能满足需求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也在2020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院士论坛上的演讲时表示,事实上芯片行业5nm、12nm等先进工艺制程只占据全球市场的12%,20nm以上节点占据全球82%的市场份额,目前国内大量工控芯片只需要40nm、55nm等早已发展成熟的工艺制程,但却还是需要大量依赖进口。“7nm、5nm标杆性之重要无可厚非,但有着更多市场的55nm、40nm也需要更多的关注。”